智能供热


  我国集中供热所用能源目前以煤炭为主,北京、上海及其他有资源条件的城市开始使用天然气、轻油或电。目前,我国的供热主要包括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分散锅炉、电热地膜、热泵技术等,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集中锅炉房为辅、其他方式为补充的供热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供热产业热源总热量中,热电联产占62.9%、区域锅炉房占35.75%、其它占1.35%。
  但我国供热能源消耗仍存在严重浪费。仅以北京市为例,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30.1瓦/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
  国家政策是推动供热节能改造的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因。近期随着雾霾天气频现使得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执行力度增加、政府财政资金进一步到位以及供热节能改造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目前北方大部分供暖地区仍然实行按供热面积收费而非按供热量收费的方式,预计未来供热收费方式将逐渐由按面积收费转向按供热量收费,为供热节能改造打开广阔市场空间。

平均能耗

  • 北京执行节能标准前90%
  • 北京执行节能标准后60%
  • 相同气候条件丹麦、芬兰、瑞典30%

供热计量改革的意义

  供热计量改革,是近年来国家推行供热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对于促进建筑节能、完善供热体制改革、节约群众用热费用等意义重大。我国目前的采暖系统普遍存在着供热品质差,室温冷热不均,系统热效率低等缺陷,时缺乏有效的计量手段,热费收缴困难。因此实施采暖计量收费由过去的按面积收费转向按实际用热量收费,将有助于提高住宅用户的舒适度,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
节能减排 绿色生活-促进节约能源,节能率20%左右。
节能增资 提升收益-减少人力投资,有效提升收益。
能耗下降 效率提升-减少能耗,能源远传监控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消费明白 用户放心-热源商品化,多用多交,少用少交。
和谐物业 减少纠纷-管理精细化、清晰化,有效减少收费纠纷。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责任社会化,低碳环保,利国利民,为后代留更多生存空间。

供热计量的主要方案


投资者关系